《山海经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地理志怪书籍,约成书于战国时期至汉代,作者不详。全书共十八篇,分为《山经》和《海经》两部分,其中《山经》五篇,主要记载了山川地理、动植物、矿物等自然现象,以及神话传说中的山神和奇珍异兽;《海经》十三篇,则主要记载了海外各国的风土人情、神话传说、奇闻异事等。
《山海经》中的内容丰富多彩,既有地理知识,又有神话传说,还有对动植物、矿物等的描述。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界的认识,也体现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。其中许多内容,如夸父逐日、精卫填海、女娲补天等,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。